農民工沒有保障易成“裸工” |
|
來自網絡- |
2014-05-13 08:14 |
|
|
農民工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具有“農村人”和“城市人”雙重身份的特殊群體,這樣的雙重身份不僅沒有帶來保障待遇的優待,反而造成權益保障的缺失。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今日在漢發布《中國農民社會文化狀況報告》顯示,當前外出農民工依舊游離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在工作、健康、工資、社會保險等方面缺乏保障,從而使農民工成為“裸工”。 此報告來自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百村觀察”平臺。2009年以來,“百村觀察”平臺利用寒假和暑假,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多個村進行每年兩次的大規模抽樣調查,其中,暑假調查是定點跟蹤調查,寒假是隨機抽樣調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的調研數據資料。 調查顯示,當前農民工用工不規范,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外出農民工依然處在非正式用工階段,工作缺乏保障。在樣本農民工中,未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比重達73.28%,簽訂“固定期限合同”的比重僅為8.26%。 從全國的整體情況來看,樣本農民工周工作天數均值為6.2天,日最長工作時間為10.75個小時。就工作時間而言,女性農民工的勞動時數高于男性農民工。30歲以下青年農民工勞動強度最大,周工作天數最長,為6.33天;日最長工作時間也較長,達到了11.44個小時。加班情況是考察農民工勞動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調查顯示,從事住宿餐飲業、建筑采掘業、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的農民工“經常加班”。 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調查顯示,從全國范圍來看,有14.33%的樣本農民工被“拖欠過”工資;從各地區來看,中部地區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較東部、西部地區嚴重。分析不同工種農民工工資的拖欠情況,體力勞動者和初級技術人員被拖欠工資的情況比熟練技師更為嚴重,體力勞動者和初級技術人員被拖欠工資的比重比熟練技師高4.42%。作為應對風險的機制,農民工對社會保險的需求較大。調查顯示,不同年齡農民工的社會保險需求存在著差異,30歲以下農民工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保險需求比重相同;30歲到40歲的農民工對失業保險的需求最大;40歲到60歲的農民工對醫療保險的需求最大;60歲以上最需要的是養老保險。雖然外出農民工對社會保險的需求大,但總體上農民工各類社會保險的參與率普遍較低,尤其在工傷、失業等方面保障更加缺乏,失業保險的參加率僅為1.26%。 樣本農民工認為“完全無法辦理社會保險轉移接續”的比重為31.25%。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社會保險轉移接續的阻力較大,排在前三位的因素分別為“企業不愿辦理”、“辦理手續麻煩”和“經濟能力有限”。 | |
本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站未注明“作者為:普工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來源”“作者”,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作者:普工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2、 如本站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