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學校該如何留住老師 |
|
來自網絡- |
2014-05-06 08:03 |
|
|
“說什么都得離開,不能再干下去了!”元旦剛過,鐘明就開始不停地參加各種面試,“教了幾年,感覺沒啥前途,連個對象都不好找!” 小鐘是福州一所民辦打工子弟學校的老師,三年前師范?飘厴I后,因不愿回老家,就在福州民辦學校當了一名教師。 福建是農民工的輸入大省,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將孩子帶在身邊。民營經濟發達的晉江市有外來工100萬人,目前在晉江就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達18萬人。因此公辦學校的辦學規模遠遠滿足不了外來工子女的入學要求,外來工子弟學校彌補了這一空白,既解決了外來工子女接受教育的要求,也讓這些外來工安心在打工地工作。 然而這些學校里的師資力量薄弱,以及由此帶來的教學質量偏低等,也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工會一項調查顯示,打工子弟學校專任教師中,女教師占65.5%,30歲以下的老師占75%,教師學歷中中專學歷高達50%。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達到90%。這些數據反映,“由于學歷低,又是剛畢業不久,缺乏競爭優勢找工作難,特別是想到公立學校應聘更難,因此只能在打工子弟學校先找一份工作穩定下來,一旦有機會他們還是會選擇到公辦學校發展,所以,教師隊伍比較不穩定”。 社會保障低,付出與收入不匹配 “跟公立學校相比,我們的收入差了好多!辩娒髡f,“現在想想有點后悔,當初畢業時就應該回老家,當個公辦學校的老師省了多少事,可現在再進公辦學校機會少之又少! 調查數據顯示,打工子弟學校老師最高月工資平均為3000元,最低工資平均是1519.4元。在社會保障方面,打工子弟學校的老師基本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社會保險、勞動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當前打工子弟學校老師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工資收入低、職稱晉升沒盼頭、教師的社會保障得不到落實,教學條件差。“學校僅僅給了工資,其他的社會保障均沒有。”鐘明抱怨道。 “跟公立學校相比,我們工作量并不少,學校老師少,每個人周平均課時達到18節左右。”鐘明告訴記者,在民辦打工子弟學校,幾乎每位老師都是身兼數職,處于嚴重超負荷工作狀態。而且由于學生流動性大,學生父母對子女教育程度不高等因素,也使得他們操更多的心。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工資待遇低、無社會保障等,造成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教師普遍產生“不安定感”,“每個人都想著走,大多都是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迷茫心態。這里僅僅是一個跳板,也不是沒有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的想法! “目前,學校并不存在教師難招的情況,但要招到一個綜合素質好的教師則是難上加難。”泉州晉江一所民辦打工子弟學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好的老師就算招來了,也根本留不住! “我們也想給教師增加收入,可教育經費來源不足,學校收費較低,在有限的收費中,要維持學校的日常開支,加上學校都處于發展階段,本來結余不多的資金需要用于添置一定的教學儀器設備,改善辦學條件,要增加教師工資福利就沒有資金了!辈稍L中,許多民辦打工子弟學校的負責人頗感無奈。 職業提升空間狹窄 “每個人都有著走的念頭,對提升自身能力方面也就沒啥念頭。雖然都有教師資格證,但好些同事辭職后,選擇了其他職業。”鐘明說,職業提升可望而不可即。 泉州市教育工會的調查顯示,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的職業提升缺乏制度保障,教師大多沒有建立人事檔案,青年教師的教齡和職稱評定沒有一個管理制度。教師在職稱評定、業務培訓、福利待遇等問題上享受不到合法權利,不少教師對職業發展前途缺乏信心,從而造成教師的頻繁流失,影響了教育質量。 業內人士指出,職后教育與培訓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采訪中,多家民辦學校教師都表示,他們也想提高教學水平,可渠道太窄,“我們和公辦學校教師之間有相當的差距,可差在哪里都不知道。我們也想聽一聽公辦學校老師的公開課,可每次就算有這種機會,也終因自身教學任務太重等原因無法成行! 記者了解到,目前打工子弟學校教師提升自己職后教育最主要途徑就是函授,職后教育相對單一甚至欠缺。“我們鼓勵老師去再教育、進修、培訓,但由于資金缺乏,我們只能從精神上鼓勵,甚至連教學任務都不能調整!睍x江一所打工子弟學校的負責人方明告訴記者。 要讓他們看到發展前途 福利不好,待遇又差,留不住教師是各打工子弟學校普遍存在的難題!白畲蟮膲粝刖褪牵幸惶炷芎凸k教師一樣享受同等待遇!边@是許多打工子弟學校老師的心聲。 專家指出,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確保民辦學校的合法地位和教師的合法權益得到落實。建議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穩定外來打工子弟學校教師隊伍穩定的地方法規,確保民辦學校的合法地位和教師的合法權益得到落實。教育主管部門或其他相關部門要為外來打工子弟學校的教師建立業務檔案,在職稱評聘、晉職晉級、教師繼續教育等方面享有公辦教師同等待遇。讓這些外來打工子弟學校的年輕教師看到職業發展的前途,安心工作。 記者了解到,福州市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當地民辦打工子弟小學的扶持與管理,以確保在福州務工就業的農民工子女都能順利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在辦學場所方面,幫助解決民辦打工子弟小學的辦學場地問題;在師資培訓方面,幫助民辦打工子弟小學教師提高專業水平;在教學管理方面,幫助民辦打工子弟小學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選派優秀干部到民辦打工子弟小學擔任教育督導員,主要負責督促指導民辦小學規范化辦學,加強學校教學和行政管理。 另外,為了扶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集中的民辦學校建設,福州市教育局2013年起把隨遷子女學校的師資培訓納入該市師資培訓規劃,將組織這些學校的教師參加優質民辦學校教學教研活動,提升這些學校師資整體水平,使隨遷子女也能享受優質課程。同時,該市公立學校課桌椅、電腦等教學設備設施更新換代后,舊的將捐贈給民辦打工子弟學校,幫助他們改善辦學條件。 | |
本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站未注明“作者為:普工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來源”“作者”,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作者:普工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2、 如本站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