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雜工發奮苦讀 |
|
來自網絡- |
2014-04-22 08:04 |
|
|
“走,到農家書屋看書去。”今年春節,這成為雨城區沙坪鎮景春村村民見面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12日,在景春村,曾經賓客滿座的茶館、麻將館生意冷清,而村上的農家書屋卻是門庭若市,前來借書、還書的村民源源不斷。 2012年,景春村活動室建成后,農家書屋從老場鎮搬到了這里。書屋內不僅配備了專門的桌椅,而且儲存的書籍數量也從原來的1000多冊增加到了3000多冊。養殖技術、種植技術、電工實用手冊等書籍很大程度滿足了村民的需求。“現在農家書屋的環境好了,儲存的書籍數量和種類也能夠滿足大家的需要,村民沒事都到這里來看書。”管理員古家美說。 “古大姐,有沒有泥工實用技術的書籍?”“你來得正好,還剩一本!痹谟浾吲c古家美交談時,幾個村民相約來書屋看書。 景春村村委會主任張輝敏告訴記者,“4·20”蘆山強烈地震后,全鎮范圍內掀起了災后重建熱潮,泥工、鋼筋工特別走俏,這也讓許多村民只要有空就到農家書屋來看書,“以前養殖、種植類的書籍非常受親睞,今年是泥工、電工和鋼筋工等技術類書籍走俏! “以前一年借閱量是多少?”“幾十本吧!薄艾F在呢?”“現在多的一天,借閱量就可以超過以前一年的總數。”從農家書屋三年前組建開始,古家美就一直兼任景春村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一職。 地震后,景春村規劃了一個新村聚居點,在工地上務工,有一技之長和沒一技之長在工資上區別非常大,為了從勤雜工成為技術工,許多村民把農家書屋當成了“充電”的地方,“當小工,一天80至120元,技術工一天就可以掙200元以上,多掌握一門技術對自己不是壞事! 何金華是沙坪鎮大溪村村委會主任,為了借一本建筑技術指南類書籍,他跑了好幾個村的農家書屋,最終在景春村農家書屋如愿以償,“搞災后重建,村干部要監督建房質量,自己都不懂何談去監督?” 借到書籍后,何金華坐下,認真閱讀起來。 | |
本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站未注明“作者為:普工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來源”“作者”,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作者:普工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2、 如本站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